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15 别为了面子死磕 (第6/6页)
说:“千万别小看自己的能力。你是个难得的人才,不过目前的施展空间有限,这样下去,只会让自己的眼界越来越窄,不如回我的公司,和我一起接着干吧!” 李青心里又惊又喜,说:“你不是在开玩笑吧?我跳了槽,你竟然还肯让我回公司?” 过去的老板说:“那个时候,我以为你辞职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,但如今看来并不是那样。我是诚心诚意请你回公司的,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。” 李青吞吞吐吐地说:“这……这怎么好意思呢?再说,公司人才济济,我回去以后还有适合的职位吗?” 过去的老板笑着说:“这个你不必担心,我会妥当安排,不会委屈你的。” 李青回到了公司继续发展,短短一年时间,他为公司创造了上千万的利润。 放低姿态并不是低三下四,低人一等。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,你尊重别人,把自己和对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,别人才可能对你推心置腹。 ◎ 别吝啬赞美之词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有一部著作,名为《一笑》,里面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: 一位京官即将到外省赴任,临行前,他去与老师道别。 老师教导他说:“去外地不比在京城,今后行事更要小心谨慎才是。” 学生说:“谢老师教诲,我已有充分准备,想来不会有什么麻烦。” 老师问:“哦?你打算怎么做?” 学生答:“如今谁不喜欢听奉承话呢,我备了一百顶高帽,只要见人就送,必定左右逢源,官运亨通。” 老师听了这话很生气,说:“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,为官也罢,做人也罢,都要刚正不阿,你这么做实在太让我失望了!” 学生说:“老师不要生气。我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,当今世上,有几个人像老师一样高洁,不喜欢被人戴高帽呢?” 老师听了暗喜,点头道:“这倒是实情。” 辞别老师后,京官跟身边的朋友说:“一百顶高帽已经送出去一顶了,现在还剩下九十九顶。” 虽然是个笑话,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:谁都喜欢听赞美的话,就连那位教育学生“为人要正直”的老师也不能免俗。 有的人不愿意说赞美的话,觉得那样做有拍马屁之嫌。其实,赞美和拍马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。赞美是在抬高对方的前提下,不伤害自己的自尊,而拍马屁通常是在不自尊、不自爱的前提下发生的。赞美是发自内心地肯定对方的优点,而拍马屁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,进行虚伪的吹捧。 在《人性的弱点》一书中,卡耐基讲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:一天,卡耐基去邮局寄挂号信,在他等待的时候,发现办事员看起来很不耐烦,于是,他决定试着赞美对方,希望他转变态度。轮到为他称信件重量时,卡耐基真诚地说:“真羡慕您的头发,要是我能有您这样的头发该多好!” 听了卡耐基的赞美,办事员的脸上立即露出了微笑,紧接着,他整个人的态度完全不同了。此后,只要卡耐基在邮局见到那个办事员,就能得到对方热情周到的服务。 遇到这种情况时,有的人可能会直接指责办事员的服务态度差,还有的人可能会找他的上级投诉,很少有人能像卡耐基一样,用一句赞美的话解决麻烦。仔细想想,说一句赞美的话,不但赢得了对方的好感,还会得到长期的热情服务,还有比这更划算的办法吗? 人人都渴望获得尊重,只不过每个人的追求不同,有的人喜欢权势地位,有的人喜欢名声威望,有的人喜欢财富。如果你的赞美正好落在对方追求的那个“点”上,一定会令对方获得极大的满足。有心理学家说过:“每个人都有渴求别人赞扬的心理期望,人在被认定其价值时,总是喜不自胜。” 我们不妨将赞美视为一种投资,这种投资只需要略微思考一会儿,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。虽然这样想有些功利,但很多时候,赞美他人确实能给你带来意外之喜。 有一天,曾国藩和几名幕僚坐在一起,评点当朝的英雄人物。曾国藩说:“李鸿章和彭玉麟胸中有雄才大略,我比不上他们。我这个人从不阿谀奉承,这或许是我唯一值得夸耀的地方了。”一名幕僚站起来说道:“我认为他们二人各有长处。李公为人精明,谁也欺瞒不了他,而彭公威严,谁也不敢欺侮他。”曾国藩又问:“那么,你们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呢?” 听到这话,在座的每个人都低下头去,苦苦思索。这时,忽然有一个负责抄录的年轻人站起来说道:“曾师德行出众,仁爱有加,谁忍心欺侮您呢?”这话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交口称赞。曾国藩更是笑逐颜开,连连说:“谬赞,谬赞,这话我可当不起……” 那个年轻人起身告退后,曾国藩低声问:“这个人是什么来历啊?”有一名幕僚回道:“他是扬州人,家中贫困,以前当过秀才,做起事来还算认真谨慎。”曾国藩说:“这个年轻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可堪大用。”没过多久,曾国藩升迁,就任两江总督之后,果然起用了那个年轻人,委任他为扬州盐运使。 赞美他人不是阿谀奉承,而是一种尊重、期望和信赖,它能令对方产生好感,改善人际关系,于人有利,对自己又没有害处,何乐而不为呢? 追-更: 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