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1节 (第2/3页)
话,便又道:“娘不是一向主张对孩子们一视同仁么?怎么我今儿个瞧着您对二哥家的萦姐儿格外不同。” 老太太看了女儿一眼道:“我们这样的人家自然嫡庶不同。” 宋毓琴笑道:“您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。今晚上我可瞧得真真的,您待大哥家的仪姐儿不过是寻常,可待萦姐儿却是衣食住行样样过问,可见是真真疼进了心里的。” 老太太听了这话不再否认,沉默了半晌才道:“到底是亲自操心养大的孩子,哪里真能与旁的一样。” 宋毓琴笑了笑,状似认真道:“娘的孙女儿太多自然疼不过来,不过这外孙女如今可只这一个,您可定要多偏着些才行。” 老太太失笑:“你这性子是越发活回去了,如今竟替女儿争起宠来了。” 宋毓琴笑而不语。过了半晌才抱了老太太的手臂道:“今儿个见了几个侄子,我当真是又羡慕又高兴,哥哥们终是后继有人了。” 老太太笑了笑,道:“我看霖儿也不差,你和女婿把他教的很好。” 说起儿子,宋毓琴心里一阵自得,但还是谦虚地道:“霖儿虽好,但京城这地界的人才众多,比他的学识家世好的不知凡几。”说到这里她不禁心头一动,笑着道:“别人且不说,只说我们来京的路上就碰到了个贵气的少年……” 接着与老太太将那日她们与那少年的渊源分说了一遍,又形容了那少年的面相,才试探道:“我想着那孩子应是出身与咱家相熟的人家也说不定。” 老太太听了女儿的叙述,心头微微满意。看来这肃王世子确实是个好孩子,从对待女儿一家的做派上也能看出他对与萦姐儿的婚事是极上心的。 不过因着二房两口子还未见过那孩子,对这桩亲事至今还未松口,如此她也不好与女儿提前吐口两家的姻亲关系。 因此只笑着道:“听你形容,那孩子十有八九就是肃王家的世子了,上月里他祖母倒与我提过世子要去南边当差的话,给世子收拾行李时摸不清南边儿的气候,还打发了人来问我和你大嫂子。”老太太说着笑了笑,继续道:“那孩子最是个谦虚知礼的,你们一路能遇上也是有缘。” 可不是有缘么,她正想着要给女儿找个好夫婿,这肃王世子就撞上来了,这便是与意尔的缘分了。 宋毓琴心里欢喜,母亲果真是与那位肃王府的老太妃极相熟的,而且听母亲的意思那世子至今还尚未婚配,她不禁感叹这位肃王世子无论品貌家世都堪称是女儿的良配。 因着心里存了想头,宋毓琴便越发说起女儿的好来:“我生的这三个孩子里,只意尔最得我心。霖儿是长子,自小跟着我公公念书,我十日里也不过见两三回。雅尔是我头生女儿,体贴孝顺,知书达礼,可最终却是跟了那么个人,不知道伤了我多少心肠。如今我身边只剩下这一个,无论如何我都要给她打算好了。 ” 老太太听着女儿的话,叹口气道:“雅尔的事你也不必太过左性,姻缘天定,这也是她的命。虽时下确实有些不足,但焉知她没有后福。”然后又缓声道:“意尔丫头倒像你。” 今儿个她只打眼一瞧,便知这丫头无论是品貌还是性情都与女儿年轻时像了个十足。那一副八面玲珑的行事做派,人情练达,不像是出身书香之家,倒像是个钟鼎之家的贵女。 宋毓琴得意道:“意尔自小性情聪颖,诗书礼学一看就会,人情世故一点既通。她父亲常说若她是个男儿,承宗继业不比她哥哥差。” 她说毕,想了想便试探道:“意尔人才出众,正值妙龄,我跟她父亲不忍心委屈了她,因此便想着在京里给她挑一个知根知底的好人家。娘您认识的人多,可知有哪家少年能与意尔相配的?” 虽她极为看中肃王家的世子,但却不能与母亲直说,一是意尔的家世与世子相比确实有些低,二是母亲估计对意尔的亲事还有别的打算。 果然老太太沉吟片刻,缓声道:“你之前信上说要将意尔留在京里,我便想了几日。你二哥家的羡哥儿,年岁与意尔正相当,那孩子今日你也见了,性情才学都不俗。你若愿意我亲自去与你二嫂子说。” 在老太太的心里,确实想将这两个孩子凑成对儿的。 先前接到女儿的信,她将京里合适的人家想了个遍,但因女婿不是官身,外孙女儿家世到底有些不如意,所以这些人家的门第都不如宋家高。她存了帮衬女儿的心思,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羡哥儿最合适。 羡哥儿是二房次子,上头有长兄,他的妻子家世弱些也是应当。 今日见了外孙女儿,她更是坚定了心思。娶妻娶贤,意尔性子圆滑周全,处事稳重平和,日后定能督促夫婿上进,孝顺长辈,和睦亲族。 因此这门亲事于两家都是个两全其美的事。 宋毓琴听了母亲的话,不禁有些心动。二哥家的羡哥儿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,羡哥儿不仅人品才学极好,而且他与意尔是姑表兄妹,关系自然比旁人更亲厚些。意尔日后若是嫁到外祖家,到时嫡亲的舅母就是婆婆,又有外祖父母的关照,这日子过的自然比在别家舒心。 虽知晓结了这门亲事的好处,但她还是有些犹豫。子羡虽千好万好,却